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学信息化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zlkz发布时间:2022-09-20浏览次数:193

近年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新时代教学信息化改革,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人才培养创新的新引擎,努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教学信息化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学院教学信息化改革成果《数据驱动的智慧教学综合系统赋能高质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荣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建议试点院校。

构建智慧教学系统,重塑课堂主阵地。学院直面现阶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短板,自建教学数据治理中心,网络教学平台、智慧课堂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教学诊断与改进平台、教学管理工作站和教务管理与服务系统等先后应用于教学,建成了“一中心两闭环三系统”智慧教学综合系统,有效解决了生源多样化对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需求、课堂教学活力不足、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教与学全过程动态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等问题,进一步筑牢课堂主阵地,重塑课堂价值,使课堂成为有活力、有质量、有智慧的人才培养主战场。

探索智慧教与个性学,提供精准学习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智能工具赋能教学,支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实时评价、动态选择资源等。在“教”的层面,实现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探索教学的平台,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学生能够通过智能学习工具实时获得教师帮助,借助微课、网络学习资源等开展个性化学习。在“学”的层面,让学生融合课堂教学中,促进其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提升专业思维与创新能力。学院对外开放共享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为从学院毕业的近1.1万名学生继续提供学习服务,为乌海地区近1690名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满足职业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精准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发展。

推行“1+N”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依据职业教育特点与规律,有效改造和优化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自主、多元、泛在、智能化的教学新形态的需求,推行“1+N”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多种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模式在呼包银榆经济区职业院校联盟36家职业院校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在全国386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推广交流,并通过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报告(2019)》在全国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坚持自主建设开发,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学院一直坚持自主建设开发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及需求“量身定制”适合学院独特需要和要求的功能模块。自主建设开发,强化了学院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教师在参与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其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得锻炼和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自治区级及以上线上课程27门,建成共享网络课程576门,教学资源达8.5万个,选课学生数达16.80万人,学生进入课程达1293万人次,访客进入课程8.32万人次,最高日访问达1.6万人次,课程被访问677万次,课程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线上线下混合教改成效显著。

实施人才培养治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学校建立了教学数据治理中心,从数据治理驾驶舱—系统运行动态监控—全量数据质量报告,实施教学数据治理,实现了实时动态采集智慧教学系统和教学评价系统教学数据,也解决了教学应用孤岛问题;不断完善评教评学指标体系,设置七个方面30项指标,建成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四个发展中心和四个层面评价的数据画像,采取线下听课、线上督学、课内监控和课外监测的督导方式,利用雷达图等智能工具进行绩效问卷评估结果分析等,形成教学评价系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评价;学校建立动态数据实时质量分析和静态数据学年质量分析平台,动静结合,常态纠错,阶段改进,形成教学质量分析系统,分析诊改数据既反馈作用于智慧教学系统,促进教师和学生及时改进和提高,又反馈作用于教学评价系统,完善评价指标,通过数据驱动,双线循环,客观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量螺旋提升。

“十四五”期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将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以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为契机,继续深入研究数据驱动的智慧教学综合系统赋能高质量教学,坚持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考核评价、服务教学管理”为导向,推动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