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优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供教师参考)

发布者:zlkz发布时间:2020-09-10浏览次数:186

评价标准

一、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10分)

二、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5分)

三、语言流利,表达顺畅、有感染力、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语言语调标准)(10分)

四、重点、难点讲练突出、适当并符合知识建构理论。(20分)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15分)

六、在教学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当代教育新理念。(15分)

七、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充分,“收、放”恰当,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10分)

八、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10分)

九、板书工整,书写速度快,板书内容的主、副区布局合理。(5分)

十、时间分布合理。(5分)

细则解读

01

仪表端庄,教态自然

这一要求基本都能做到,可以说是给分项,但优质课的级别越高,要求也越高。

什么是教态?

教态是老师的态度和体态的总称,教态是老师自身形象的体现,教态包括五项内容:1.表情,2.眼神,3.手势,4.站立和走姿,5.服饰。

① 表情——恰当地运用表情表达老师的感情及对学生的意愿,如友好、期望、赞许以及友善的批评等。表情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② 眼神——眼神要平等、和蔼、亲切。多与全体学生的目光接触,千万不要只看好学生,或考试成绩在班级前十五名的学生,更不要不看学生。目光不宜移动过快。

③ 手势——手势有助说话,表达教师的思维,手势应舒展自如,切忌机械单一。

④ 站立、走姿——走路、站立的姿势应端庄大方,移动应缓慢,站立的姿势和位置选择恰当,相对固定,必要时应走到学生中间,与同学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听清发音,但正面退回讲台,不要单脚站立或倚墙、靠窗。

⑤ 服饰——服饰要整洁、大方;不戴不适当的饰物,如护身符、教徒饰物,不要油头粉面,不要过分化妆有失儒雅。

02

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课题来。

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参评者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下八种:1.相关话题导入;2.复习提问导入;3.故事导入;4.悬念导入;5.直观导入;6.讨论导入;7.类比导入;8.社会热点问题导入。

① 相关话题导入。在特定的情况下,师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交流中进入课题。比如,从学生所熟悉的偶像开始进入课题。

② 复习提问导入。用问题做链条,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参评者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也符合也子的“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论。

大家都会做但不一定都做得好,这种方法使用的关键在于怎么设问。对所学内容进行设问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创设的问题要有悬念,悬念度越高,学生的大脑思维量越大。学生的精力也越集中,学的效果才越好,但也要注意问题创设的层次和链条。

③ 故事导入。一个生动的感人的故事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材中的故事很多,可以从中选出最有吸引力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④ 悬念导入。教材中短剧、故事、传记等体裁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是学生最关心的,电视连续剧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从而提高收视率的,这类体裁的阅读文章,完全可以根据剧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来设置悬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⑤ 直观导入。利用教材的插图、彩页或者根据课本内容自制一些图片和幻灯片,直接进入课题,当然这种课题必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课题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兴趣才能被激活。

⑥ 讨论导入。提出一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出课题。

⑦ 类比导入。通过挖掘课本内容的相同点,相似点以及差异导入新课,此种方法多用于理科教学。

⑧ 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有利于矫正青少年学生不正确的社会观点和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思辨中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点。

03

语言流利,表达顺畅、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

普通话是汉族的共同语,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是全国的通用的语言。这项要求是针对教师使用语言提出来的最基本的要求。语言是知识传授的载体,作为传授载体它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规范性,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这项规定或规范中的“流利”、“顺畅”就是对普通话熟练程度的表述。

如果你是语文老师,你的普通话熟练程度至少应该是二级甲等。

中小学学生的情感度极强,恰当的语言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可以提升人的品质。品质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04

重点、难点讲练突出、适当并符合知识建构理论

何为重点和难点?

我们必须用知识形成的建构理论来说明这个问题。

知识的形成必须经过三个阶段,或者叫做三个区域:A:知识的已知区;B:知识的最近发展区;C知识的未知区,知识的已知和未知大家都很清楚,那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的什么呢?

就是指某一学科的某一章节的知识还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在大脑记忆中稳定下来,有些定理或公式的应用还是模糊的,不确定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你不懂得这个知识形成的分布图,你就找不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未知区,如果我们在知识形成的三个阶段平均用力,没有重点和非重点,那我们的授课率最多是总有效率的33%。如果明白了知识形成的分布图,我们授课时将我们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那我们的授课效率至少是总有效率的66%,要想提高授课效率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界定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未知区?

下列方法可以帮助你有效地界定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未知区。

①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熟练程度,通过提问时的表情也能了解学生对某项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学生我们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② 作业批改:批改作业要记录学生的正误率,一般来讲,错误率超过了30%知识,必须重新讲授,在 批改中获得的信息一般比较准确。

③ 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学生的面一般比较窄,要达到全部面批面改在农村教育现实中是做不到的,我们对哪些学生要面批面改呢?A、经常粗心大意的,B、做作业不规范的,C、有抄袭历史的,D、课堂情绪不高的,E、成绩急剧下降的,F、因不明原因而学习不好的。

④ 课下交谈: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些不放心的学生进行“直访”,面对面交谈,从他最感兴趣的领域谈起最后引入到主题来,这种说话比较轻松,了解的问题也比较真实,也能帮助你界定授课重点和难点。

⑤ 对大小检测的成绩进行分类排队,对试卷的正误率进行详细统计,详细的正误率能清楚地说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未知区。

这五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你界定B区和C区。

05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

在一些发达地区多媒体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在使用时必须遵循“辅助教学手段”这个原则,不能将一节课全部制成一个45分钟的VCD片,按顺序开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取消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消弱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或者可以不使用多媒体,如果一定要使用,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多媒体中的内容必须是知识最近发展区和知识未知区的内容,一般不支持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和进行复习。不使用多媒体也不会影响你的授课档次。

06

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当代教育新理念

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主要关注“双基”,老师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但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我们要从单纯的关注知识与技术目标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换。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属于一种知识灌输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满堂灌。关注的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注重的是教学结果。而新课程特别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专家说,教师教书的最终目的和境界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过去评讲我们是“以教评教”,主要看老师教的怎么样,素质如何?

现在我们评课必须“以学评教”,主要看老师怎样指导学生学。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的“愤”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不要启发他,“悱”是郁闷,想说说不出来,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你举了一个角而学生推不出其他三个角来,你就不要重复了。

因而,我们不难看出,灌输性教学法减少了学生的思维量,缩短了思维曲线,断送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灌、练、问”发展仍旧是以教为中心,都背离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论的原则。长期下去,学习习惯了被动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评课时:

一要看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的设计。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辨一辨,让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掌握规律;这是认知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发现、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二要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引而不发,自寻答案,悬念在悬着的时候学生才有欲望,点悟要讲究火候,补充要充分,修正要及时,引申要恰当。

三要看教师的学法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是整体的,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智力活动,它总伴随着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活动同步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两个系统,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动力系统对学生起着定向、强化、促进和保证作用,解决“想学”和爱学的问题,操作系统是学生学习的技巧、策略、手段和途径,解决“会学”和“学会”的问题,二者是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07

课堂气氛活跃,互动充分,“收、放”恰当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

双边活动中常见的几种模式:

1.问答型模式:分层次设计问题,A级,B级和C级,问题深度和难度要分上、中、下三个层次,提出的问题要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激活课堂气氛。

2.齐答型模式: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全班学生踊跃齐答,一呼百应。齐答与个别回答要交替使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一部分较好的学生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师才能获得真实信息的反馈。

3.表演型模式: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练,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交往能力,让学生到黑板演算试题,并讲出思维过程。

08

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

1.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教师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看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

2.参与状态: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是否自学进行练习(听、说、读、写);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指点帮助别人或标新立异)。

3.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时是否言语得体;看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

4.思维状态: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以自己语言说明;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并展示争论;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5.情绪状态:通过捕捉学生细微表情变化去分析评价;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6.生成状态:是否全面投入学习;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确有信心;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新的问题。

09

板书工整,书写速度快,板书内容的主、副区布局合理

1.侧身写字,边写边移动,目光不时地与学生交流。

2.黑板分主、副区,以讲台为参照物,右边为主区,左边为副区,右边的板书内容一直保留在课终,不能随意擦掉,左边为副区,为解释主区内容,须在副区内画图,解例题可以一边用一边擦掉。

10

时间分布合理

重点、难点所占存的时间应该不少于总时间的1/2。

结束语: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很强的基础教育导向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不重视起来。

转载自:中国教师报